当前位置: 首页 > 十二星座 >

大麦植发再度冲击IPO:多项指标下滑,屡次被监管处罚|环球消息

2023-01-05 12:04:01 来源:

值得关注的是,大麦植发曾因虚假宣传被监管处罚,因“虚假宣传、植发失败”等原因被消费者投诉。此种情况下,大麦能否成为继雍禾植发之后“港股植发第二股”,仍值得进一步观察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近日,大麦植发更新招股书,继续冲击港交所上市。

根据灼识咨询报告,大麦植发是中国在中高端毛发诊疗服务行业中的领先医疗集团,也是行业内首家通过使用种植笔提供微针植发的医疗集团。

相较于2022年6月29日递交的上市资料,这次大麦植发更新了2022年1-7月份的数据,这期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约为4.69亿元和1171.4万元,各自较2021年前七个月减少19.53%、57.72%。

除了业绩明显下滑,大麦植发约半数收入投入营销揽客,且公司的毛利率、客单价持续下滑,退款率反而逐渐增加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大麦植发曾因虚假宣传被监管处罚,因“虚假宣传、植发失败”等原因被消费者投诉。此种情况下,大麦能否成为继雍禾植发之后“港股植发第二股”,仍值得进一步观察。

2022年前7月份业绩下滑

天眼查显示,大麦植发成立于2015年,位于广东省深圳市,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。

根据灼识咨询报告,公司是中国首家提供集问诊及诊断、微针植发、固发及养发为一体的全周期毛发诊疗服务的医疗集团。在全面的问诊及诊断的基础上,公司为脱发患者提供定制的治疗方案(包括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服务),力求有效防止脱发恶化,促进毛发生长。

市场地位方面,大麦植发在国内中高端毛发诊疗服务行业中较为领先。按2021年收入计,公司在一线城市占据5.2%的市场份额,在中国整体植发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为4.7%。同期,大麦植发医疗在一线城市的养固市场的市场份额为3.7%,在中国整个养固市场的市场份额为3.3%。

根据资料,医疗养固服务一般指由持牌医疗机构提供的非手术治疗,以解决各种头皮及毛发问题,如脱发,发质细软,头皮瘙痒及头皮出油等。

大麦植发通过三类医疗机构(包括诊所、门诊部及医院)提供服务,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,公司经营33家医疗机构,包括19间诊所、12间门诊部及在哈尔滨和北京的两家医院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近两年大麦植发的扩张速度有一定放缓。数据显示,2020年、2021年以及2022年1-7月公司分别成立了10家、4家和1家新的医疗机构。

除了医疗机构规模,限制植发机构产出的还有专业医疗人员数量。具体而言,大麦植发的诊所至少配有一名主治医师;门诊部至少配有五名执业医师,包括至少一名主治医师;及医院至少配有六名主治医师。

目前,公司拥有176名注册医师及619名其他医疗专业人员,包括33名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、73名主治医师、64名执业医师及6名执业助理医师。

按收入划分,大麦植发的收入来源分为手术植发、非手术养固、商品和服务。其中,植发手术仍是公司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,截至2022年前7个月,该部分营收占比达76.6%。而大麦植发的养固服务收入占比逐渐从个位数提升至两位数,2021年及2022年前7个月,养固服务收入占比分别达21%、23.4%。

财务数据方面,2019至2021年,大麦植发的营收分别为人民币7.47亿元、7.64亿元和10.21亿元;同期,净利润分别为-1501万元、6956万元和6612万元。

2022年上半年,公司延续了2021年增收不增利的态势。数据显示,2022年1-7月大麦植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约为4.69亿元和1171.4万元,各自较上年同期减少19.53%、57.72%。

招股资料显示,与2021年同期相比,自2022年1月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,公司的客户到店量短暂下降,业务增长暂时放缓。

大麦植发表示,自2022年8月以来,局部爆发的COVID-19病例导致医疗机构受到暂停运营限制,并对的业务、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短期不利影响。

例如,公司患者总就诊量由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的五个月约11.14万人次减少至2022年同期的约9.23万人次。

同时公司提示称,目前国内毛发诊疗市场竞争非常激烈,公司未来的增长及扩张战略,可能对业绩产生重大影响。

营销开道毛利率走低

得益于“秃”如其来的颜值焦虑,大麦植发所处的植发产业已成为百亿级别市场。

据国家卫健委及《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》的数据,截至2021年,中国脱发人口约2.67亿,占总人口的18.9%。预计到2026年底,将进一步升至3.43亿,占总人口比例也将提升至24.2%。

另据灼识咨询报告,中国植发服务市场已从2016年的6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3亿元,复合年增长率为22.8%,预计将按复合年增长率22.1%增长,到2026年将达470亿元。

面对这一广阔市场,众多植发品牌通过烧钱营销来教育市场,以推广植发以及养固服务。数据显示,早一步上市的雍禾医疗,2021的营销和推广开支为10.73亿元,占当年总收入的比例49.5%,而全年研发支出费用仅为1416.3万元。

大麦植发同样走的是“重营销轻研发”之路。据招股书,2019年至2022年1-7月份,公司投入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达到约5.01亿元、3.99亿元、5.21亿元和2.12亿元,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67.02%、52.2%、50.98%和45.09%。

而同期,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50万元、460万元、480万元和290万元。

从公司的员工人数也可以看出其“重营销”的一面。招股书显示,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,大麦植发共有2094名员工,相较上次招股书披露时的2272人减少178人。其中最新的人员构成中,销售及营销人员占比最高,达到893人,占总人数的42.6%。

对于营销的重视,大麦植发在招股书中强调,“鉴于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,我们认识到有效教育市场及推广我们品牌的重要性。我们的营销策略主要侧重于市场教育、品牌广告及客户获取。”

有业内人士表示,植发生意的技术门槛并不高,其主要围绕医生人才储备、机构以及流量三方面发展。在这个过程中,机构必须通过营销去驱动流量的转化。

高额的营销费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公司的利润空间。2019-2021年,大麦植发的毛利率超过70%,但其净利率不足10%。

具体来看,2019年至2022年1-7月份,大麦植发的毛利率分别为79.8%、75.9%、70.9%和62.9%,同期净利率分别为-2%、9.1%、6.5%和2.5%。

同样也可以发现,报告期内大麦植发的毛利率呈现下滑态势。对此,招股书解释称,公司的总毛利率受到每条所经营业务线的毛利率影响。

目前情况下手术植发业务毛利率更高,报告期内均超过60%,非手术养固业务毛利率则仅为40%左右。

整体毛利率下滑,正是由于占营收大头的手术植发业务的交易价值降低。大麦植发称,该类服务的交易价值降低的原因是公司不断加强努力,开发及推广非手术治疗服务,将其作为植发的联合疗法,这将减少植发面积,从而降低每次植发手术的交易价值。

其结果便是,患者的毛囊移植量和平均售价均逐年下滑。据招股书,于业绩记录期内,每位患者的平均毛囊移植量分别约为2850根、2650根、2460根和2350根,对应期间每根毛囊的平均售价分别为10.5元、9.7元、10元和9.8元。

但综合来看,目前消费者接受治疗时仍然需要花费不菲的费用。报告期内,公司患者的手术服务人均支出分别为3万元、2.58万元、2.47万元和2.31万元。

对于客单价下滑,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田亚华认为,植发与其他医美手术相比,门槛更低,所以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赛道,市场规模增速比不上植发机构开店增速。并且,机构需要花费大量的广告费用吸引和教育消费者,导致净利率低。

他认为,未来植发机构只有做大做强品牌,减少对渠道商的依赖,降低营销费用,才能真正跑出来。

曾多次被监管处罚

有业内人士指出,植发属于医美经济的一部分,但不同于其他医美项目,植发手术服务属于一次性消费,复购率几乎为零,这一方面需要商家不断去营销获得新客户,另一方“一锤子”买卖的性质也导致行业乱象丛生。

来自武汉的周女士对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表示,2022年3月份,她从直播平台上看到大麦微针称可以给顾客免费试种200个毛囊单位,从小头发稀疏的周女士决定试试。

“咨询时医生告诉我,200个毛囊单位相当于一个硬币大小的面积。”但是令周女士没想到的是,大麦微针接诊医生未征得其同意,便直接将周女士后脑勺的头发剃掉了接近整个手掌大的面积,这导致作为主播的她无法直播最终辞掉工作。

对于大麦微针的医生为何剃掉那么多头发,周女士认为:“试种是免费的,机构无利可图。大麦微针就是为了逼我当天交钱,进行整个发际线种植。”

黑猫投诉平台上,也有消费者针对大麦微针植发虚假宣传、手术失败、种植效果不理想和乱收费等方面的投诉。

此外,大麦植发近年来还受到了多次处罚。其中,2021年8月,宁波大麦因微针种植案例存在虚假宣传,而被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罚款3万元。

2021年9月,杭州大麦医疗美容门诊有限公司在未取得《医疗广告审查证明》的情况下,发布的广告中包含表示功效、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,被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。

大麦植发招股书也显示,截至2022年7月31日,公司有6家服务机构因违反医疗广告相关适用法律法规而受到行政处罚。

标签: 医疗机构 虚假宣传 主治医师

上一篇:
下一篇: